- · 实用放射学杂志版面费是[10/07]
- · 《实用放射学杂志》投稿[10/07]
实用放射学杂志引用文献(中华放射学杂志参考(9)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6.3.5.11 应具备对实验室防护区及与其直接相通的管道进行消毒灭菌的条件。 6.3.5.12 应具备对实验室设备和安全隔离装置(包括与其直接相通的管道)进行
6.3.5.11 应具备对实验室防护区及与其直接相通的管道进行消毒灭菌的条件。
6.3.5.12 应具备对实验室设备和安全隔离装置(包括与其直接相通的管道)进行消毒灭菌的条件。
6.3.5.13 应在实验室防护区内的关键部位配备便携的局部消毒灭菌装置(如:消毒喷雾器等),并备有足够的适用消毒灭菌剂。
6.3.6 电力供应系统
6.3.6.1 电力供应应满足实验室的所有用电要求,并应有冗余。
6.3.6.2 生物安全柜、送风机和排风机、照明、自控系统、监视和报警系统等应配备不间断备用电源,电力供应应至少维持30 min。
6.3.6.3 应在安全的位置设置专用配电箱。
6.3.7 照明系统
6.3.7.1 实验室核心工作间的照度应不低于350 lx,其他区域的照度应不低于200 lx,宜采用吸顶式防水洁净照明灯。
6.3.7.2 应避免过强的光线和光反射。
6.3.7.3 应设不少于30 min的应急照明系统。
6.3.8 自控、监视与报警系统
6.3.8.1 进入实验室的门应有门禁系统,应保证只有获得授权的人员才能进入实验室。
6.3.8.2 需要时,应可立即解除实验室门的互锁;应在互锁门的附近设置紧急手动解除互锁开关。
6.3.8.3 核心工作间的缓冲间的入口处应有指示核心工作间工作状态的装置(如:文字显示或指示灯),必要时,应同时设置限制进入核心工作间的连锁机制。
6.3.8.4 启动实验室通风系统时,应先启动实验室排风,后启动实验室送风;关停时,应先关闭生物安全柜等安全隔离装置和排风支管密闭阀,再关实验室送风及密闭阀,后关实验室排风及密闭阀。
6.3.8.5 当排风系统出现故障时,应有机制避免实验室出现正压和影响定向气流。
6.3.8.6 当送风系统出现故障时,应有机制避免实验室内的负压影响实验室人员的安全、影响生物安全柜等安全隔离装置的正常功能和围护结构的完整性。
6.3.8.7 应通过对可能造成实验室压力波动的设备和装置实行连锁控制等措施,确保生物安全柜、负压排风柜(罩)等局部排风设备与实验室送排风系统之间的压力关系和必要的稳定性,并应在启动、运行和关停过程中保持有序的压力梯度。
6.3.8.8 应设装置连续监测送排风系统HEPA过滤器的阻力,需要时,及时更换HEPA过滤器。
6.3.8.9 应在有负压控制要求的房间入口的显著位置,安装显示房间负压状况的压力显示装置和控制区间提示。
6.3.8.10 中央控制系统应可以实时监控、记录和存储实验室防护区内有控制要求的参数、关键设施设备的运行状态;应能监控、记录和存储故障的现象、发生时间和持续时间;应可以随时查看历史记录。
6.3.8.11 中央控制系统的信号采集间隔时间应不超过1 min,各参数应易于区分和识别。
6.3.8.12 中央控制系统应能对所有故障和控制指标进行报警,报警应区分一般报警和紧急报警。
6.3.8.13 紧急报警应为声光同时报警,应可以向实验室内外人员同时发出紧急警报;应在实验室核心工作间内设置紧急报警按钮。
6.3.8.14 应在实验室的关键部位设置监视器,需要时,可实时监视并录制实验室活动情况和实验室周围情况。监视设备应有足够的分辨率,影像存储介质应有足够的数据存储容量。
6.3.9 实验室通讯系统
6.3.9.1 实验室防护区内应设置向外部传输资料和数据的传真机或其他电子设备。
6.3.9.2 监控室和实验室内应安装语音通讯系统。如果安装对讲系统,宜采用向内通话受控、向外通话非受控的选择性通话。
6.3.9.3 通讯系统的复杂性应与实验室的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
6.3.10 参数要求
6.3.10.1 实验室的围护结构应能承受送风机或排风机异常时导致的空气压力载荷。
6.3.10.2 适用于4.4.1的实验室核心工作间的气压(负压)与室外大气压的压差值应不小于30 Pa,与相邻区域的压差(负压)应不小于10 Pa;适用于4.4.2的实验室的核心工作间的气压(负压)与室外大气压的压差值应不小于40 Pa,与相邻区域的压差(负压)应不小于15 Pa。
6.3.10.3 实验室防护区各房间的最小换气次数应不小于12次/h
6.3.10.4 实验室的温度宜控制在18℃~26℃范围内。
6.3.10.5 正常情况下,实验室的相对湿度宜控制在30%~70%范围内;消毒状态下,实验室的相对湿度应能满足消毒灭菌的技术要求。
6.3.10.6 在安全柜开启情况下,核心工作间的噪声应不大于68 dB(A)。
6.3.10.7 实验室防护区的静态洁净度应不低于8级水平。
6.4 BSL-4实验室
6.4.1 适用时,应符合6.3的要求。
文章来源:《实用放射学杂志》 网址: http://www.syfsxzzs.cn/zonghexinwen/2022/1213/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