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实用放射学杂志引用文献(中华放射学杂志参考(19)

来源:实用放射学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12-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e)在真空泵或排风机和房间之间的管道上安装1个球阀,以便在达到实验压力后能保证真空泵或排风机与受测房间密封; f)将受测试房间与真空泵或排风机连

e)在真空泵或排风机和房间之间的管道上安装1个球阀,以便在达到实验压力后能保证真空泵或排风机与受测房间密封;

f)将受测试房间与真空泵或排风机连接,使房间与室外达到500 Pa的负压差。压差稳定后关闭房间与真空泵或排风机之间的阀门;

g)每分钟记录1次压差和温度,连续记录至少20 min;

h)断开真空泵或鼓风机,慢慢打开球阀,使房间压力恢复到正常状态;

i)如果需要进行重复测试,20 min后进行。

A.2.3.2 检测报告

检测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

a)检测条件

1)检测设备;

2)检测方法;

3)受测房间压力和温度的动态变化;

4)检测持续的时间;

5)检测点的时间。

b)检测结果

1)受测房间20 min的压力衰减率;

2)受测房间围护结构严密性的评价。

A.3 排风HEPA过滤器的扫描检漏方法

A.3.1 检测条件

在实验室排风HEPA过滤器的排风量在最大运行风量下,待实验室压力、温度、湿度和洁净度稳定后开始检测。

A.3.2 检测用气溶胶

检测用气溶胶的中径通常为0. 3μm,所发生气溶胶的浓度和粒径要分布均匀和稳定。可采用癸二酸二异辛酯[Di (2-ethylhexyl) sebacate,DEHS]、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ioctyl phthalate,DOP)或聚α烯烃( Polyaphaolefin,PAO)等物质用于发生气溶胶,应优先选用对人和环境无害的物质。

A.3.3 检测方法

A.3.3.1 图A.1为扫描检漏法检测示意图。

A.3.3.2 检测过程

a)测量过滤器的通风量,取4次测量的均值;

b)测量过滤器两侧的压差,压力测量的断面要位于流速均匀的区域;

c)测量上游气溶胶的浓度,将气溶胶注入被测过滤器的上游管道并保持浓度稳定,采样4次,每次读数与4次读数平均值的差别控制在15%内;

d)扫描排风HEPA过滤器,采样头距被测过滤器的表面2 cm,--3 cm,扫描的速度不超过5 cm/s,扫描范围包括过滤器的所有表面及过滤器与装置的连接处,为了获得具有统计意义的结果,需要在下游记录到足够多的粒子。

A.3.4 检测报告

检测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

a) 检测条件

1)检测设备

2)检测方法;

3)示踪粒子的中径;

4)温度和相对湿度;

5)被测过滤器通风量;

b)检测结果

1)过滤器两侧的压差;

2)过滤器的平均过滤效率和最低过滤效率;

3)如果有明显的漏点,标出漏点的位置。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生物安全实验室良好工作行为指南

B.1 引言

本附录旨在帮助生物安全实验室制定专用的良好操作规程。实验室应牢记,本附录的内容不一定满足或适用于特定的实验室或特定的实验室活动,应根据各实验室的风险评估结果制定适用的良好操作规程。

B.2 生物安全实验室标准的良好工作行为

B.2.1 建立并执行准入制度。所有进入人员要知道实验室的潜在危险,符合实验室的进入规定。

B.2.2 确保实验室人员在工作地点可随时得到生物安全手册。

B.2.3 建立良好的内务规程。对个人日常清洁和消毒进行要求,如洗手、淋浴(适用时)等。

B.2.4 规范个人行为。在实验室工作区不要饮食、抽烟、处理隐形眼镜、使用化妆品、存放食品等;工作前,掌握生物安全实验室标准的良好操作规程。

B.2.5 正确使用适当的个体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防护服、口罩、帽子、鞋等。个体防护装备在工作中发生污染时,要更换后才能继续工作。

B.2.6 戴手套工作。每当污染、破损或戴一定时间后,更换手套;每当操作危险性材料的工作结束时,除去手套并洗手;离开实验间前,除去手套并洗手。严格遵守洗手的规程。不要清洗或重复使用一次性手套。

B.2.7 如果有可能发生微生物或其他有害物质溅出,要佩戴防护眼镜。

B.2.8 存在空气传播的风险时需要进行呼吸防护,用于呼吸防护的口罩在使用前要进行适配性试验。

B.2.9 工作时穿防护服。在处理生物危险材料时,穿着适用的指定防护服。离开实验室前按程序脱下防护服。用完的防护服要消毒灭菌后再洗涤。工作用鞋要防水、防滑、耐扎、舒适,可有效保护脚部。

B.2. 10 安全使用移液管,要使用机械移液装置。

B.2. 11 配备降低锐器损伤风险的装置和建立操作规程。在使用锐器时要注意:

a)不要试图弯曲、截断、破坏针头等锐器,不要试图从一次性注射器上取下针头或套上针头护套。必要时,使用专用的工具操作;

b)使用过的锐器要置于专用的耐扎容器中,不要超过规定的盛放容量;

文章来源:《实用放射学杂志》 网址: http://www.syfsxzzs.cn/zonghexinwen/2022/1213/419.html



上一篇:实用放射学杂志论文谢辞(放射技术的发展与应
下一篇:医学影像资料有什么(实用放射学杂志刊号)

实用放射学杂志投稿 | 实用放射学杂志编辑部| 实用放射学杂志版面费 | 实用放射学杂志论文发表 | 实用放射学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实用放射学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