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实用放射学杂志引用文献(中华放射学杂志参考(20)

来源:实用放射学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12-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c)重复利用的锐器要置于专用的耐扎容器中,采用适当的消毒灭菌和清洁处理; d)不要试图直接用手处理打破的玻璃器具等(参见附录C),尽量避免使用易

c)重复利用的锐器要置于专用的耐扎容器中,采用适当的消毒灭菌和清洁处理;

d)不要试图直接用手处理打破的玻璃器具等(参见附录C),尽量避免使用易碎的器具。

B.2. 12 按规程小心操作,避免发生溢洒或产生气溶胶,如不正确的离心操作、移液操作等。

B.2. 13 在生物安全柜或相当的安全隔离装置中进行所有可能产生感染性气溶胶或飞溅物的操作。

B.2. 14 工作结束或发生危险材料溢洒后,要及时使用适当的消毒灭菌剂对工作表面和被污染处进行处理(参见附录C)。

B.2. 15 定期清洁实验室设备。必要时使用消毒灭菌剂清洁实验室设备。

B.2. 16 不要在实验室内存放或养与工作无关的动植物。

B.2. 17 所有生物危险废物在处置前要可靠消毒灭菌。需要运出实验室进行消毒灭菌的材料,要置于专用的防漏容器中运送,运出实验室前要对容器进行表面消毒灭菌处理。

B.2. 18 从实验室内运走的危险材料,要按照国家和地方或主管部门的有关要求进行包装。

B.2. 19 在实验室入口处设置生物危险标识。

B.2. 20 采取有效的防昆虫和啮齿类动物的措施,如防虫纱网、挡鼠板等。

B.2. 21 对实验室人员进行上岗培训并评估与确认其能力,需要时,实验室人员要接受再培训,如长期未工作、操作规程或有关政策发生变化等。

B.2. 22 制定有关职业禁忌症、易感人群和监督个人健康状态的政策。必要时,为实验室人员提供免疫计划、医学咨询或指导。

B.3 生物安全实验室特殊的良好工作行为

B.3.1 经过有控制措施的安全门才能进入实验室,记录所有人员进出实验室的日期和时间并保留记录。

B.3.2 定期采集和保存实验室人员的血清样本。

B.3.3 只要可行,为实验室人员提供免疫计划、医学咨询或指导。

B.3.4 正式上岗前实验室人员需要熟练掌握标准的和特殊的良好工作行为及微生物操作技术和操作规程。

B.3.5 正确使用专用的个体防护装备,工作前先做培训、个体适配性测试和检查,如对面具、呼气防护装置、正压服等的适配性测试和检查。

B.3.6 不要穿个人衣物和佩戴饰物进入实验室防护区,离开实验室前淋浴。用过的实验防护服按污染物处理,先消毒灭菌再洗涤。

B. 3. 7 III级生物安全柜的手套和正压服的手套有破损的风险,为了防止意外感染事件,需要另戴手套。

B. 3. 8 定期消毒灭菌实验室设备。仪器设备在修理、维护或从实验室内移出以前,要进行消毒灭菌处理。消毒人员要接受专业的消毒灭菌培训,使用专用个体防护装备和消毒灭菌设备。

B. 3. 9 如果发生可能引起人员暴露感染性物质的事件,要立即报告和进行风险评估,并按照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规定采取适当的措施,包括医学评估、监护和治疗。

B. 3. 10 在实验室内消毒灭菌所有的生物危险废物。

B. 3. 11 如果需要从实验室内运出具有活性的生物危险材料,要按照国家和地方或主管部门的有关要求进行包装,并对包装进行可靠的消毒灭菌,如采用浸泡、熏蒸等消毒灭菌。

B. 3. 12 包装好的具有活性的生物危险物除非采用经确认有效的方法灭活后,不要在没有防护的条件下打开包装。如果发现包装有破损,立即报告,由专业人员处理。

B. 3. 13 定期检查防护设施、防护设备、个体防护装备,特别是带生命支持系统的正压服。

B. 3. 14 建立实验室人员就医或请假的报告和记录制度,评估是否与实验室工作相关。

B. 3. 15 建立对怀疑或确认发生实验室获得染的人员进行隔离和医学处理的方案并保证必要的条件(如:隔离室等)。

B. 3. 16 只将必需的仪器装备运入实验室内。所有运入实验室的仪器装备,在修理、维护或从实验室内移出以前要彻底消毒灭菌,比如生物安全柜的内外表面以及所有被污染的风道、风扇及过滤器等均要采用经确认有效的进行消毒灭菌,并监测和评价消毒灭菌效果。

B. 3. 17 利用双扉高压锅、传递窗、渡槽等传递物品。

B. 3. 18 制定应急程序,包括可能的紧急事件和急救计划,并对所有相关人员培训和进行演习。

B.4 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良好工作行为

B. 4. 1 适用时,执行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标准或特殊良好工作行为。

B. 4. 2 实验前了解动物的习性,咨询动物专家并接受必要的动物操作的培训。

B. 4. 3 开始工作前,实验人员(包括清洁人员、动物饲养人员、实验操作人员等)要接受足够的操作训练和演练,应熟练掌握相关的实验动物和微生物操作规程和操作技术,动物饲养人员和实验操作人员要有实验动物饲养或操作上岗合格证书。

文章来源:《实用放射学杂志》 网址: http://www.syfsxzzs.cn/zonghexinwen/2022/1213/419.html



上一篇:实用放射学杂志论文谢辞(放射技术的发展与应
下一篇:医学影像资料有什么(实用放射学杂志刊号)

实用放射学杂志投稿 | 实用放射学杂志编辑部| 实用放射学杂志版面费 | 实用放射学杂志论文发表 | 实用放射学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实用放射学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