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实用放射学杂志版面费是[10/07]
- · 《实用放射学杂志》投稿[10/07]
实用放射学杂志引用文献(中华放射学杂志参考(21)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B. 4. 4 将实验动物饲养在可靠的专用笼具或防护装置内,如负压隔离饲养装置(需要时排风要通过HEPA过滤器排出)等。 B. 4. 5 考虑工作人员对动物的过敏牲
B. 4. 4 将实验动物饲养在可靠的专用笼具或防护装置内,如负压隔离饲养装置(需要时排风要通过HEPA过滤器排出)等。
B. 4. 5 考虑工作人员对动物的过敏牲和恐惧心理。
B. 4. 6 动物饲养室的入口处设置醒目的标识并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包括物理门禁措施(如:个人密码和生物学识别技术等)。
B. 4. 7 个体防护装备还要考虑方便操作和耐受动物的抓咬和防范分泌物喷射等,要使用专用的手套、面罩、护目镜、防水围裙、防水鞋等。
B. 4. 8 操作动物时,要采用适当的保定方法或装置来限制动物的活动性,不要试图用人力强行制服动物。
B. 4. 9 只要可能,限制使用针头、注射器或其他锐器,尽量使用替代的方案,如改变动物染毒途径等。
B. 4. 10 操作灵长类和大型实验动物时,需要操作人员已经有非常熟练的工作经验。
B. 4. 11 时刻注意是否有逃出笼具的动物,濒临死亡的动物及时妥善处理。
B. 4. 12 不要试图从事风险不可控的动物操作。
B. 4. 13 在生物安全柜或相当的隔离装置内从事涉及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包括更换动物的垫料、清理排泄物等。如果不能在生物安全柜或相当的隔离装置内进行操作,要组合使用个体防护装备和其他的物理防护装置。
B. 4. 14 选择适用于所操作动物的设施、设备、实验用具等,配备专用的设备消霉灭菌和清洗设备,培训专业的消毒灭菌和清洗人员。
B. 4. 15 从事高致病性生物因子感染的动物实验活动,是极为专业和风险高的活动,实验人员应参加针对特定活动的专门培训和演练(包括完整的感染动物操作过程、清洁和消毒灭菌、处理意外事件等),而且要定期评估实验人员的能力,包括管理层的能力。
B. 4. 16 只要可能,尽量不使用动物。
B.5 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清洁
B. 5. 1 由受过培训的专业人员按照专门的规程清洁实验室。外雇的保洁人员可以在实验室消毒灭菌后负责清洁地面和窗户(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不适用)。
B. 5. 2 保持工作表面的整洁。每天工作完后都要对工作表面进行清洁并消毒灭菌。宜使用可移动或悬挂式的台下柜,以便于对工作台下方进行清洁和消毒灭菌。
B. 5. 3 定期清洁墙面,如果墙面有可见污物时,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灭菌。不宜无目的或强力清洗,避免破坏墙面。
B. 5. 4 定期清洁易积尘的部位,不常用的物品最好存放在抽屉或箱柜内。
B. 5. 5 清洁地面的时间视工作安排而定,不在日常工作时间做常规清洁工作。清洗地板最常用的工具是浸有清洁剂的湿拖把;家用型吸尘器不适于生物安全实验室使用;不要使用扫帚等扫地。
B.5.6 可以用普通废物袋收集塑料或纸制品等非危险性废物。
B.5.7 用专用的耐扎容器收集带针头的注射器、碎玻璃、刀片等锐利性废弃物。
B.5.8 用专用的耐高压蒸汽消毒灭菌的塑料袋收集任何具有生物危险性或有潜在生物危险性的废物。
B.5.9 根据废弃物的特点选用可靠的消毒灭菌,如是否包含基因改造生物、是否混有放射性等其他危险物、是否易形成胶状物堵塞灭菌器的排水孔等,要监测和评价消毒灭菌效果。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实验室生物危险物质溢洒处理指南
C.1 引言
本附录旨在为实验室制定生物危险物质溢洒处理程序提供参考。溢洒在本附录中指包含生物危险物质的液态或固态物质意外地与容器或包装材料分离的过程。实验室人员熟悉生物危险物质溢洒处理程序、溢洒处理工具包的使用方法和存放地点对降低溢洒的危害非常重要。
本附录描述了实验室生物危险物质溢洒的常规处理方法,实验室需要根据其所操作的生物因子,制定专用的程序。如果溢洒物中含有放射性物质或危险性化学物质,则应使用特殊的处理程序。
C.2 溢洒处理工具包
C.2.1 基础的溢洒处理工具包通常包括:
a)对感染性物质有效的消毒灭菌液,消毒灭菌液需要按使用要求定期配制;
b)消毒灭菌液盛放容器;
c)镊子或钳子、一次性刷子、可高压的扫帚和簸箕或其他处理锐器的装置;
d)足够的布巾、纸巾或其他适宜的吸收材料;
e)用于盛放感染性溢洒物以及清理物品的专用收集袋或容器;
f)橡胶手套;
g)面部防护装备,如面罩、护目镜、一次性口罩等;
h)溢洒处理警示标识,如“禁止进入”、“生物危险”等;
i)其他专用的工具。
C.2.2 明确标示出溢洒处理工具包的存放地点。
文章来源:《实用放射学杂志》 网址: http://www.syfsxzzs.cn/zonghexinwen/2022/1213/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