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实用放射学杂志版面费是[10/07]
- · 《实用放射学杂志》投稿[10/07]
实用放射学杂志引用文献(中华放射学杂志参考(7)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6.1.4 实验室的墙壁、天花板和地面应易清洁、不渗水、耐化学品和消毒灭菌剂的腐蚀。地面应平整、防滑,不应铺设地毯。 6.1.5 实验室台柜和座椅等应稳
6.1.4 实验室的墙壁、天花板和地面应易清洁、不渗水、耐化学品和消毒灭菌剂的腐蚀。地面应平整、防滑,不应铺设地毯。
6.1.5 实验室台柜和座椅等应稳固,边角应圆滑。
6.1.6 实验室台柜等和其摆放应便于清洁,实验台面应防水、耐腐蚀、耐热和坚固。
6.1.7 实验室应有足够的空间和台柜等摆放实验室设备和物品。
6.1.8 应根据工作性质和流程合理摆放实验室设备、台柜、物品等,避免相互干扰、交叉污染,并应不妨碍逃生和急救。
6.1.9 实验室可以利用自然通风。如果采用机械通风,应避免交叉污染。
6.1.10 如果有可开启的窗户,应安装可防蚊虫的纱窗。
6.1.11 实验室内应避免不必要的反光和强光。
6.1.12 若操作刺激或腐蚀性物质,应在30 m内设洗眼装置,必要时应设紧急喷淋装置。
6.1.13 若操作有毒、刺激性、放射性挥发物质,应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配备适当的负压排风柜。
6.1.14 若使用高毒性、放射性等物质,应配备相应的安全设施、设备和个体防护装备,应符合国家、地方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6.1.15 若使用高压气体和可燃气体,应有安全措施,应符合国家、地方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6.1.16 应设应急照明装置。
6.1.17 应有足够的电力供应。
6.1.18 应有足够的固定电源插座,避免多台设备使用共同的电源插座。应有可靠的接地系统,应在关键节点安装漏电保护装置或监测报警装置。
6.1.19 供水和排水管道系统应不渗漏,下水应有防回流设计。
6.1.20 应配备适用的应急器材,如消防器材、意外事故处理器材、急救器材等。
6.1.21 应配备适用的通讯设备。
6.1.22 必要时,应配备适当的消毒灭菌设备。
6.2 BSL-2实验室
6.2.1 适用时,应符合6.1的要求。
6.2.2 实验室主入口的门、放置生物安全柜实验间的门应可自动关闭;实验室主入口的门应有进入控制措施。
6.2.3 实验室工作区域外应有存放备用物品的条件。
6.2.4 应在实验室工作区配备洗眼装置。
6.2.5 应在实验室或其所在的建筑内配备高压蒸汽灭菌器或其他适当的消毒灭菌设备,所配备的消毒灭菌设备应以风险评估为依据。
6.2.6 应在操作病原微生物样本的实验间内配备生物安全柜。
6.2.7 应按产品的设计要求安装和使用生物安全柜。如果生物安全柜的排风在室内循环,室内应具备通风换气的条件;如果使用需要管道排风的生物安全柜,应通过独立于建筑物其他公英通风系统的管道排出。
6.2.8 应有可靠的电力供应。必要时,重要设备(如:培养箱、生物安全柜、冰箱等)应配置备用电源。
6.3 BSL-3实验室
6.3.1 平面布局
6.3.1.1 实验室应明确区分辅助工作区和防护区,应在建筑物中自成隔离区或为独立建筑物,应有出入控制。
6.3.1.2 防护区中直接从事高风险操作的工作间为核心工作间,人员应通过缓冲间进入核心工作间。
6.3.1.3 适用于4.4.1的实验室辅助工作区应至少包括监控室和清洁衣物更换间;防护区应至少包括缓冲间(可兼作脱防护服间)及核心工作间。
6.3.1.4 适用于4.4.2的实验室辅助工作区应至少包括监控室、清洁衣物更换间和淋浴间;防护区应至少包括防护服更换间、缓冲间及核心工作间。
6.3.1.5 适用于4.4.2的实验室核心工作间不宜直接与其他公共区域相邻。
6.3.1.6 如果安装传递窗,其结构承压力及密闭性应符合所在区域的要求,并具备对传递窗内物品进行消毒灭菌的条件。必要时,应设置具备送排风或自净化功能的传递窗,排风应经HEPA二过滤器过滤后排出。
6.3.2 围护结构
6.3.2.1 围护结构(包括墙体)应符合国家对该类建筑的抗震要求和防火要求。
6.3.2.2 天花板、地板、墙间的交角应易清洁和消毒灭菌。
6.3.2.3 实验室防护区内围护结构的所有缝隙和贯穿处的接缝都应可靠密封。
6.3.2.4 实验室防护区内围护结构的内表面应光滑、耐腐蚀、防水,以易于清洁和消毒灭菌。
6.3.2.5 实验室防护区内的地面应防渗漏、完整、光洁、防滑、耐腐蚀、不起尘。
6.3.2.6 实验室内所有的门应可自动关闭,需要时,应设观察窗;门的开启方向不应妨碍逃生。
6.3.2.7 实验室内所有窗户应为密闭窗,玻璃应耐撞击、防破碎。
6.3.2.8 实验室及设备间的高度应满足设备的安装要求,应有维修和清洁空间。
6.3.2.9 在通风空调系统正常运行状态下,采用烟雾测试等目视方法检查实验室防护区内围护结构的严密性时,所有缝隙应无可见泄漏(参见附录A)。
文章来源:《实用放射学杂志》 网址: http://www.syfsxzzs.cn/zonghexinwen/2022/1213/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