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实用放射学杂志版面费是[10/07]
- · 《实用放射学杂志》投稿[10/07]
实用放射学杂志引用文献(中华放射学杂志参考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前言:癌痛是指疼痛部位需要修复和调节的信息传达到神经中枢后引起的感觉,晚期癌痛是癌症晚期患者主要痛苦的原因之一。 疼痛患者由于各种原因,50%~80%的疼痛得不到有效控制。
前言:癌痛是指疼痛部位需要修复和调节的信息传达到神经中枢后引起的感觉,晚期癌痛是癌症晚期患者主要痛苦的原因之一。 疼痛患者由于各种原因,50%~80%的疼痛得不到有效控制。 但多数情况下,如骨转移疼痛,药物治疗作用有限,需要治疗。
实用放射学杂志引用文献,癌症发生骨转移后应该如何治疗?
前言:癌痛是指疼痛部位需要修复或调节的信息传达到神经中枢后引起的感觉,晚期癌痛是癌症晚期患者主要痛苦的原因之一。 疼痛患者由于各种原因,50%~80%的疼痛得不到有效控制。 但多数情况下,如骨转移疼痛,药物治疗作用有限,需要治疗。放疗可缓解80%的骨转移疼痛,预防骨转移部位骨折,恢复或缓解脊髓,预防或恢复患者截瘫,大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同时放疗费用低廉,是合理治疗骨转移和骨转移疼痛的手段。
癌症患者发生骨转移,并不意味着没有多少时间或不能成为医生。 骨转移不仅会引起疼痛,还可能导致骨折、截瘫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癌症患者因疼痛发现骨转移后,早期寻求放疗,因此越早获益越大。 与其他放疗相比,放疗缓解骨转移疼痛有很多优点。 放疗可缓解80%的骨转移疼痛,保留患者行走功能。
临床多采用多次小剂量放疗(10次30Gy )缓解骨转移放疗。 骨转移患者经过一次放疗后,由于疼痛复发,可能需要再次放疗,这种情况越来越常见。
放疗治疗骨转移不良反应轻微,但有特殊的放疗不良反应——短暂疼痛增加,早期给予药物可有效预防这种不良反应。
关于癌症的骨转移
骨转移是指原发于其他多种脏器(包括恶性骨肿瘤的转移)的肿瘤通过淋巴系统或血液循环转移至骨而引起的继发性肿瘤。 原发性恶性肿瘤中,最易发生骨转移的有乳腺癌、肺癌、肝癌、肾癌、甲状腺癌、前列腺癌及胃癌等。 骨转移癌多发生于躯干骨,其次为股骨和肱骨近端,发生于膝、肘关节远端者少见,躯干骨中脊柱最常见,顺序为胸椎、颈椎、腰椎、骶椎。 此外,髂骨、肩胛骨也很常见。
患者家属对骨转移存在认知误区,认为骨转移意味着无药可救,时间不多。 总体而言,骨转移患者病情确实缓慢。 但是,对于某些人,不要因为发生了骨转移就放弃治疗。 相对于其他恶性肿瘤,乳腺癌,特别是分子分型较好的类型,前列腺癌在发生骨转移后也可能有10年以上的生存期。 甚至大部分期肺癌患者,只要存在某些癌驱动基因变异,局部骨转移放疗后联合靶向治疗,中位生存期可达数年。
骨转移的几种危害:
癌性骨转移是恶性肿瘤常见的晚期症状,常伴有剧烈疼痛和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癌性骨转移时,主要临床表现为骨痛,疼痛原因如下。
1、骨膜中存在痛觉纤维,转移瘤引起骨膜伸展;
2、肿瘤浸润周围神经,释放引起疼痛的物质;
3、转移瘤引起周围肌肉紧张疼痛,改变;
4、肿瘤分泌前列腺素类、神经肽类,参与疼痛调节和骨代谢;
5、肿瘤细胞释放破骨细胞活化因子,刺激破骨细胞对骨的吸收,引起骨溶解、破坏。 进行性骨质破坏加重疼痛,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疼痛发现骨转移后,越早进行放疗,效果越好
癌症骨转移一经发现,应尽快开始治疗。 越早治疗价值越高,这包括患者致残率越低、并发症越少、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骨转移除疼痛外,还可出现功能障碍、病理性骨折、高钙血症等一系列骨并发症,脊椎转移可发生脊髓甚至截瘫。 一旦确诊为骨转移,必须尽快治疗。 例如椎管内转移或椎体转移的脊髓浸润会导致脊髓受压,并伴有运动、感觉障碍和疼痛。 放疗必须立即开始。 也就是说,在首次出现的24小时以内。 糖皮质激素抗水肿治疗也应立即开始。
放疗开始时能行走的患者有80%的机会维持行走能力。 下肢轻微瘫痪患者恢复行走能力的概率下降到40%,截瘫患者最多只能恢复7%的机会。 早期发现骨转移,特别是椎体转移,需早期接受放疗为主的治疗。 出现截瘫或骨折时,手术治疗效果不佳,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如何快速发现骨转移,便于快速治疗?
骨转移癌的诊断主要基于明确的肿瘤原发灶诊断,临床上出现骨疼痛、肿块、功能障碍、影像学改变(如x线、放射性核素骨扫描、磁共振MRI、CT等)、实验室检查)、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红
骨转移的诊断一般有以下两种情况。
1、第一种情况是患者首次诊断癌症时发现骨转移,如有远处转移为期患者。 这种情况下,除治疗原发病灶外,还需对骨转移进行姑息性放疗为主的治疗。
文章来源:《实用放射学杂志》 网址: http://www.syfsxzzs.cn/zonghexinwen/2022/1213/419.html